清野 裸舞 细读经典 | 《肇论·不真空言》五
图片清野 裸舞
细读经典栖心藏书楼图片
《肇论·不真空言》五原文摘记
故孺子叹曰:“说法不有亦不无,以分缘故诸法生。”①《璎珞经》云:“转法轮者,亦非有转,亦非无转,是谓转无所转。”②此乃众经之微言也。何者?谓物无耶,则邪见非惑;谓物有耶,则常见为得。③以物非无,故邪见为惑;以物非有,故常见不得。研究词非有非无者,信说念理之谈也。故《说念行》云:“心亦不有亦不无。”④《中不雅》云:“物从分缘故不有,起因故不无。”⑤寻理即其然矣。是以然者,夫有若真有,有自常有,岂待缘此后有哉?譬彼真无,无自常无,岂待缘此后无也?⑥若有不自有,待缘此后有者,故知有非真有。有非真有,虽有不行谓之有矣。不无者,夫无则湛然不动,可谓之无。万物若无,则不应起;起则非无。以明起因故不无也。故《摩诃衍论》云:“一切诸法,一切分缘故应有;一切诸法,一切分缘故不应有。一切无法,一切分缘故应有;一切有法,一切分缘故不应有。”寻此有无之言,岂直反论汉典哉?若应有,便是有,不应言无;若应无,便是无,不应言有。言有,是为假有以明非无,借无以辨非有。此事一称二,⑦其文有似不同。苟领其所同,则无异而不同。⑧
图片
注视
①“故孺子叹曰:'说法不有亦不无,以分缘故诸法生。’”:孺子,《维摩诘经》中毗耶离父老之子,即宝积孺子。此句出自《维摩诘经·佛国品》,粗疏是,诸法既不是有,也不是无,因为分缘和合,诸法能力产生。
②“《璎珞经》云:'转法轮者,亦非有转,亦非无转,是谓转无所转。’”:《璎珞经》,全名《菩萨璎珞经》,姚秦三藏竺佛念译。转法论,即说法。说法者,既非说法,也非不说法,这就短长说、非不说。
③“谓物无耶,则邪见非惑;谓物有耶,则常见为得”:若说万物为虚无,那么以为万物是“无”的邪见就不是无理的;若说万物是着实的,那么以为万物恒存的常见就不是无理的。
④“《说念行》云:'心亦不有亦不无。’”:《说念行》,即支娄迦谶译《说念行般若经》。《说念行经》里说:“心既不是有,也不是无。”
⑤“《中不雅》云:'物从分缘故不有,起因故不无。’”:《中不雅》,即《中论》。《中论》中说,万物分缘和合而起,而无自性,是以不是“有”;有起因之“相”,是以不是“无”。
⑥“譬彼真无,无自常无,岂待缘此后无也”:真无,本身便是“无”,不从因起因,如虚空。要是“无”是真无,则“无”是恒常的存在,何处需要比及其它条目后才成为“无”呢?
⑦“事一称二”:团结件事,不同的说法。
⑧“其文有似不同。苟领其所同,则无异而不同”:苟,要是。词句似乎有所不同。然而要是表示了“非有非无,性空假有”的意旨,那么笔墨上虽有相反,但实质是不异的。
图片
欧美色-《肇论》古本掠影-
段落目标
本段僧肇“引教证空”,商酌“有”和“无”的相关。僧肇以为,“有”和“无”王人不是恒常的存在,是“待缘此后有”,便是有条目的。经论中说“有”,说的是假有,为了标明不是无;说“无”,则是为了借“无”来标明不是有。是以,万物既非有又非无。
参考文件
1.[东晋]僧肇:《肇论》卷一,《大正藏》第45册,第151页中;
2.张春波:《肇论校释》,第53—56页。北京:中华书局2010年。
图片
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做事,扫数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